新的《戰鎚荷魯斯之亂:黑暗時代》版本即將登場。現正開放預購,戰鎚社群對來自戰鎚工作室的開發團隊進行了一系列訪談。我們從本次新版發行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「土星型計畫」開始。

Andy(產品經理):我們選擇「登陸點大屠殺」作為本次新版本的背景,是因為它是早期大叛亂中最關鍵的事件。這對整個故事後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,也是我們相信粉絲們都能認出並樂於深入探索的事件。
我們在2022年的《黑暗時代》盒裝版上市之前,就已開始製作土星型終結者戰士的第一個模型草案。我們知道新版本中需要一些震撼與引人注目的元素,而既然這是一款半歷史性的遊戲,我們也不想憑空創造某樣東西,就如同粉絲們一樣,我們希望所有內容都能扎根於背景設定之中。土星型終結者護甲在一本「黑書」*及一部《黑圖書館》小說中都有被提及,它們因此成為絕佳的選擇。
註1*:「黑書」為第一版《荷魯斯之亂》桌上遊戲中的設定書,特色是皮革封面,且整體為黑色。

不過,這一護甲的設計早在那之前就已有雛形。我們在80年代為《太空廢船》**推出現在經典的終結者護甲樣式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「不屈型」。在那個項目期間,另外還製作了三個原型模型,其中之一變成了土星型,另一個有著奇怪的頭罩,被粉絲暱稱為「眼鏡蛇型」,第三個則看起來像是不屈型終結者護甲加上了MkVII頭盔。這些模型當時只是作為收藏品發布給喜愛的粉絲,從未打算作為不同裝備系列開發。
註2**:《太空廢船》是戰鎚的一款經典桌遊,玩家操控的終結者常被基因竊取者肢解殆盡。

Chris W(概念藝術家):原始土星型金屬模型的鑄造技術,讓它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弧形外觀,甚至超出了原始設計意圖。但那個形狀卻深深烙印在玩家集體記憶中。
當時還有其他終結者戰士。最初《太空廢船》的塑膠模型是基於不屈型設計,但其護肩卻有著明顯的土星型風格曲線。後來我們推出了一盒金屬終結者模型,帶有現今熟悉的外形輪廓,隨盒還附有一位具有特別能量兜帽的智庫員,以及一位裝著仿生腿、紮著馬尾的審判官。
Andy:我們從早期就意識到,這次有機會呈現出巨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,土星型終結者護甲正是升級版的終結者護甲。
James G(遊戲開發員):我們首先從武裝配置開始,以確定其戰場定位。他們配有近戰武器,戰鬥拳,但比其他終結者更緩慢。因此我們突顯出他們行動遲緩的設計,使其具有雙重遠程武器,成為火力支援單位,跟在隊列後方,而非衝鋒在前。
我們想強調其神秘科技,例如「熱能折射力場」這種構造特色。這不是火星的技術,而是來自土星的衛星:菲比,一個截然不同的科技體系。
Neil(首席寫手):在即將發布的《戰爭日誌》中可以讀到一些這方面的內容,資訊零碎地散落在關於其起源與設計中。它們對讀者而言是新奇的,但對這個宇宙來說並不新穎,未來的書籍中將會有更多描寫它們在設定中的地位。



其科技分裂源遠流長,可追溯至「舊夜」時期,當時帝皇被困在太陽系內。在此之前,人類已經擴張至整個銀河,並在多個星球上播種,但隨後選擇退回。今日的太陽系相對繁忙,是因為帝皇與其軍隊仍在泰拉,但他們在「統一戰爭」期間只能進行短距離戰鬥航行。
火星的跨系統飛行能力有限,通常封閉自處。金星、冥王星、土星、木星等地也有獨立據點,多數延用帝國誕生前的技術體系。泰拉獨特之處在於它倒退採用了舊日更危險的科技,例如「解離武器」。而火星則持續以其特有方式發展科技;至於土星的月球菲比則可視為火星的一個奇異分支。
Andy:這有點像中世紀牛津的大學學者被驅逐後,到沼澤中建立劍橋的故事。
Neil:未來會補充更多的背景設定(說的是火星,不是劍橋)。
土星型護甲不像一般終結者護甲,只需有操作戰備的訓練,也不像無畏機甲那樣只需要特殊手術。





土星型護甲需要少量靈能協調的天賦才能與某種科技技術搭配,此種靈能需求高於平均星際戰士,但未達智庫員的程度。
未來你將看到不同軍團如何改造這種科技。千子軍團擁有足夠的靈能來充分發揮護甲潛力。懷言者軍團則如常般,將惡魔注入其中。我們也會看到太空野狼、白疤等軍團如何因其戰術理念不同而各自應用。
Andy:在《戰爭日誌》中你可以期待大量的客製化的模型。《荷魯斯之亂》系列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模型兼容性與模組化特性,這同時符合遊戲性和劇情性,許多軍團都得靠拼湊裝備維生。我們希望為死忠粉絲開放更多選擇單位。
Neil:未來你可以看到自行改造的土星型指揮小隊,那就是個用不同零件拼裝出來的獨特模型,我們不希望玩家覺得自己非得照樣做。相關規則會出現在《戰爭日誌》第二冊中。
Andy:由於土星型終結者可追溯至黑暗科技時代,他們的所有武器都屬於能量武器,這裡沒有彈鏈,也不需換彈匣,這很符合他們來自神秘科技的設定。

Neil:在規則方面,他們的武器基本都具備「過熱」效果的變體;不過土星型護甲被設計出來就是為了抵抗某些副作用。
Andy:他們也具有傳送能力,這在《荷魯斯之亂》中即使對終結者來說也相當罕見。
Dave(內容負責人):從雕塑角度來看,你可以直接看到、甚至故意暴露出土星型終結者與無畏機甲的內部結構。他們都具有類似「利維坦型板甲護肩」,且外側覆蓋著大型護甲片。這對於分件上色也大有幫助。
Andy:我們也希望超越前一版套盒中的斯巴達坦克與蔑視者無畏機甲,所以我們做得很大,從土星型終結者的設計中延伸。
Chris W:這個概念送到我手上後,我繪製了一堆草圖和設計,最後搞出來一個可以被形容為「騎士級兵器的弟弟」的東西。
Andy:土星型無畏機甲與終結者來自同一科技體系,但它是新加入的。
James:這是由伏爾甘從原始土星型資料中研發出來的機甲版本,是菲比的工匠們當年無法完成的項目。終結者早年大遠征中即已存在,但無法大規模生產,因此被鐵甲型與冥府型取代;而無畏機甲的技術當時也根本無法實現。直到後來伏爾甘說:「我覺得我可以搞定……」,透過大遠征期間發現的新技術,加上夜曲星之主的天才頭腦,他讓它在伊斯塔萬五號戰役前成功誕生。

Chris D(模型設計師):我們著手將現有利維坦無畏機甲的設計語言融入,並結合土星型終結者的風格。目的是呈現這些設備的共同淵源,同時讓土星型無畏機甲看起來更像原型機,而非洗練完美的蔑視者無畏機甲。
Neil:到了伊斯塔萬五號時,這些護甲僅剩極少量,只有伏爾甘的參與才讓它們再次投入戰場。經歷多年殘酷戰爭,土星型護甲很可能無法撐到大叛亂結束之後。
正如奎托斯坦克那樣,是從倉庫中重新啟用的老式載具,土星型護甲是為了擊敗「舊夜」的恐懼所設,卻與基里曼迅速戰爭的理念背道而馳。它們是帝皇為古老敵人準備的武具,而不適合出現在《星際戰士聖典》中新世界中。
James:它本質上是中距戰鬥者,會毫無保留地摧毀任何進入射程的東西。它不擅長特定的對決,德雷迪歐在遠距離戰鬥會更勝一籌,而在近戰全面對決中則是利維坦勝出。

我們請Chris W幫忙構思各式各樣的神秘能量武器,有些甚至無法對應現存武器系統,然後我們挑出最喜歡的作品,讓其融入我們熟悉的可視語言。有些是全新的設計,從未出現在戰鎚世界中。
Chris W:能大膽瘋狂地自由設計真的非常有趣,試著想像帝皇看到後會說:「不行,這太危險了,先封印起來……」
感謝各位!我們稍後會帶來另一場訪談,內容將不再聚焦於土星型。